近年來,隨著共享經濟走入人們的生活,共享單車的“孿生兄弟”——共享電單車逐漸出現在榆林街頭,這一方便快捷、省時省力的出行方式,很快受到了大家的青睞。然而,由于缺乏有效監管手段,有些人不規范使用共享電單車,不僅給他人帶來困擾,還存在很多安全隱患。
不戴頭盔、違規載人
6月1日起,我市嚴查“一盔一帶”交通違法行為,共享電單車運營商也紛紛為自家的電單車配備了安全頭盔。然而,騎電單車不戴頭盔上路的市民大有人在。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:“共享電單車并沒有配備后視鏡,遇到轉彎等情況,根本看不到后面是否有車,本身就容易發生擦碰等交通事故,再加上很多人沒有戴頭盔的意識,一旦發生事故,后果不堪設想。”
更讓人擔憂的是,許多家長在接送孩子上下學時,為了方便,往往選擇共享電單車出行,一輛原本只能乘坐一人的共享電單車變成了兩人乃至多人騎乘,安全隱患更加嚴重。家住古城步行街的劉女士說:“一到上學放學時間,好多家長騎著電單車,讓孩子站在座位和把手中間,看著就非常危險。”
隨意停放,影響他人
共享電單車隨意停放一直令人詬病,雖然運營商劃定了停車位,未停放在停車位將收取額外費用,但行走在榆林大街小巷,到處可見被人隨手丟棄的共享電單車,這些車輛有的橫亙在人行道上,有的被扔在機動車道上,還有的直接被停在了小區樓下,有礙觀瞻不說,也為過往車輛和行人的通行造成了困擾。
記者 劉勃江